昨天晚上羅圈突然發燒真是把我嚇死囉!好在她喝下一包伏冒熱飲,以及今天睡到10點的調養下,今天她居然奇蹟似的退燒了。既然病好了,那我們就繼續照著行程走吧!溫哥華周邊的大景點我們幾乎都已經去過了,坦白說今明兩天比較沒搞頭,我只能帶羅圈去以前我去過的地方。經過我腦子快速的掃描後,我覺得「小漁村」、「白石鎮」算是比較有特色的景點,決定好之後,我們就在快要接近中午的時候出門踏青去。
前幾天出門時天色都還是黑的,羅圈說他都沒有辦法好好欣賞我家周邊的景色,今天難得白天出門,借機照個像。
下面這是我家外面的公園,大部份是楓樹,再過一個月他們就全紅了。
因為今天我們會來來回回搭很多次車,所以用日票比較划算。感謝阿皮贊助的Day Pass,讓羅圈省了9塊錢。
這是Day Pass(日票)的背面,上面空白處是等會刷機器時列印日期的地方。
我來加拿大這麼久也沒用過日票,我也來拍一下。
今天第一站是小漁村,是在另一條捷運線(Canada Line)的最後一站,所以我們還是先從我們家的Joyce站上車,坐到Downtown再轉另一線。
經過一夜的休息,我們又是一條好漢。
到囉!這就是捷運最後一站,接著要再轉搭公車才會到。
上次去小漁村已經是好幾個月以前的事了,我有點忘記要搭哪號車,所以我有問一下公車司機。這裡的公車司機心地都很善良,會跟你講詳細的路線,可是去小漁村的路好像不只有一條,這次司機放我們下車的地點跟上次不太一樣,害我一下車時有點氣在亂,不過還好這裡也不大,一下子就找到路了。
我們下車的地方有一群銅像,上次我們沒有走到這個區域來,算是一個新發現。看到銅像就想到以前我和羅圈去朱銘美術管惡搞銅像的事情,現在有這麼多銅像在這,愛演的我們怎麼可能不玩ㄧ下哩!
羅圈最愛靠在銅像身上,假裝是它老婆。
要躺就要躺乾脆一點,就像這樣。
這邊則是上演另一齣戲碼。
也可以這樣玩 -「幸會幸會~」
我們玩完銅像後,看到旁邊有個很像稻草人的東西,因好奇心驅使而走過去看一下。
它其實是一個廣告,在宣傳裡面這間倉庫賣的東西,可是這個草人好醜喔!我不想跟它照相,羅圈照就好。
我們在銅像和草人區只逗留一下下,拍拍照就離開了,因為我們都還沒有吃早餐,所以還是先找東西吃比較重要。我帶羅圈去吃上次我大推的炸魚攤-PAJO's。
今天不是假日,所以炸魚攤人好少,跟上次要排隊買餐的情況差好多。
我點的跟上次一樣,炸魚+薯條,我也推薦羅圈這麼點。
但我覺得這次沒有上次好吃耶!凡事總是第一次最美,第二次的效用就會少一點點。
雖然入秋了,但只要有太陽,天氣都還算不錯。我們吃飽後就沿著海岸走,消化一下,也欣賞加拿大小漁村的風景。
其實下面這張照片,說在台灣拍的應該也還說得過去,不過台灣和加拿大最大的差別就是人,加拿大都沒有人,但台灣到處都是人。
到了這個小漁村的招牌囉!
上次假日來,人群來來往往的,今天沒有人要跟我們搶照相,我們愛拍多久就拍多久。
現在走下去這個魚市場看看。
今天的魚市場也不熱鬧,賣魚的攤子不多,可能是因為非假日吧,沒有人潮,所以攤販也不想做生意。我們兩個挑了一艘比較有特色的漁船來拍照,這艘漁船上面掛了一堆燈籠,雖然寫的都是英文,可是還蠻像日本船的。
走到夾板的最後面,這裡只有唯一一家攤販在賣魚。我和羅圈,還有下圖這一對歪國老夫婦可能是今天唯一來這裡遊蕩的少數客人。
我現在才深深的覺得,一個觀光景點也要有人才會好玩,像這裡冷冷清清的,雖然可以盡情的拍好照片,可是感覺好像少了一點什麼。我還蠻懷念台灣到處人擠人的感覺。
夾板的盡頭,可以看到一片寧靜的海水。
今天的天氣真的蠻舒服的,不冷不熱,不過對羅圈來說,我想她應該會覺得冷吧XD
另一面的風景也不錯,照一下。
當我們在這裡停留拍照時,漸漸的有遊客湧入了,這才像話嘛!有攤販、有客人、有遊客才像是一個景點阿。
照一下攤販老闆,是個金髮碧眼的老外。
我們既沒有要買魚貨,也不能在這裡看客人殺價,所以還是趁早走吧!
要離開這裡了,多拍幾張照片吧!我應該還有機會來,但我想羅圈應該是再也不會來了。
幫她多拍幾張。
我們現在走到上面的小小商業區去,這裡的商家佈置也開始有萬聖節的感覺了。
我們在這裡又發現一個稻草人,忍不住又玩了起來。
羅圈在這裡的商店街買了許多紀念品,因為這裡有間店的老闆娘是台灣人,她說只要台灣人買,通通打九折,讚啦!我到時後回台灣也要來這裡搜刮紀念品。
我們買完劑念品後,我打算帶羅圈到後面的博物館參觀,路程有一點點遠,不過因為我們是兩個人,說說笑笑,沿途又可以照相,所以也不覺得遠了。
現在還不是真正的秋天,花兒還是開得正好呢!
快到博物館之前,我們又經過水瀨的家。跟上次一樣,我們沒有看到水瀨,倒是看到一堆鴨子停在上面。
水瀨的家近拍。
這是說明告示牌上的圖片,讓大家看一下水瀨長什麼樣子。
博物館就在前方囉!現在先看到一棟棟的日本屋子,以前這個小漁村住的全部都是日本人。
日本屋子的旁邊有個指標寫著,前方有中國工寮、管理辦公室還有資訊中心,因為我上次就來過了,熟門熟路的,所以不用去資訊中心啦!我帶路就好了。
景色跟上次一模一樣,這是小漁村的海邊,有一堆木樁,我猜應該是當時綁漁船用的,但是現在看起來這些木樁好像是練武功的樁子。
到囉!前面就是博物館了。
可是,我們今天才知道,原來博物館是週末才開,今天全部都是大門深鎖。這裡的博物館有蠟像人,還原當時生活的情景,不能給羅圈看我覺得好可惜喔!
我們也只能拍照證明到此一遊。
既然不能參觀,那我們只好繞到後面,搭公車去下個景點。我們走到後面的時候,看到一間小小的木屋,看起來好像是古時候的茅厠阿!真可愛。
但它不是茅厠,它其實是取水間,居民如果要用乾淨的水,要到這裡來取,現在全部都封住無法參觀了。
我走的路和上次一樣,所以在回程的路上,我們又經過一棟有著樹叢圍牆的屋子,這次我也來玩一下。首先全身拉直趴在圍牆上照一張。
然後把照片轉九十度,看起來像不像我躺在草地上阿 (好啦!我知道這是個無聊的遊戲XD)
然後,我們又搭公車回到了這一站- Bridgehouse,現在要去白石鎮了。
我們坐到Bridgeport站之後,也是要轉搭公車才會到。
下車之後,還要走上一大段路,總之,羅圈來加拿大就是一直逼她走路就對了。
我們下車的地方有個停車場,牆上畫滿了可愛的圖畫,這讓我們想起昨天美麗的壁畫鎮。
這裡不是壁畫鎮,可是看在他畫得還不錯的份上,照張像好了。
到達白石鎮之前,一定會經過那個蓋得像城堡的豪宅,上次阿皮來的時候也有在這裡照相,所以羅圈怎麼可以例外咧!
前方就是白石鎮的海灘了。
到了到了。跟小漁村一樣,今天沒什麼人氣。
今天天氣陰陰的,不像我第一次來的時候那麼明亮,但也還OK啦!沒下雨就好。
我們今天並沒有先逛景點,反而是去吃這裡最好吃的楓糖冰淇淋,但羅圈因為昨天感冒不能吃冰,所以我們兩個乾脆只買一隻一起分享。 好吃~無論吃幾次都好吃
吃完冰後,現在可以安心的去看景點囉!
先跨過鐵軌。
到白石鎮的招牌了。
這是我第三次來白石鎮,第一次跟Grace,第二次跟阿皮,現在則是跟羅圈。
我們決定先去石頭那裡看看。
我又回到這裡了。
羅圈正在擁抱大石頭。
石頭旁邊的大柱子,還是原封不動的在旁邊。
我爬~我爬~ 不過這次我沒有打算爬上去,所以做做樣子就算了。
至於羅圈,她則是真的作作樣子,因為她說她是真的爬不上去。
假裝很努力的向上。
過了幾分鐘後,她還是在這個高度,我知道你盡力了。
現在她進退兩難了,上也不是,下也不是,哈~
你還是維持這樣就好了。
其實他的木頭是真的蠻難爬的,滑滑的,所以站在上面很沒安全感,所以羅圈你爬不上去是可以理解的。
玩完石頭後,看一下對面的海岸,又是一片寧靜海。
海面上停留超多鴨子的。
這時候,Doris打電話給我,跟我講工作的事,羅圈就趁這個時間到處亂拍照。
下面這都是羅圈拍的。
她還找到了很多觀光客破壞石頭的證據,原來會破壞公物的不是只有我們,外國人也會。
但下面這張圖又證明了,在石頭上寫字的分明就是台灣人或大陸人。 好糟
之前有說過,白石鎮的石頭並不是天然白,而是後人塗油漆上去的,這個龜裂的痕跡就可以說明一切。
原來裡面的石頭是黑的。
羅圈偷照我,我還是持續在跟Doris講電話。
我記得我講電話講了蠻長的一段時間,當我講完後,羅圈已經不知道該拍什麼了。我們兩個決定最後在拍幾張和石頭的合照,然後再去海岸那裡看看。
用借位的方法,假裝要把白石舉起來。
看起來是有點假假的啦!哈~
好啦!不玩了,跟白石說再見吧!現在要去看美國了。
當我們走上橋墩去看海時,回頭一看,那顆白石果然蠻顯眼的呢!
現在太陽快下山了,海鷗們都回到岸上了。
海上的鴨子也漸漸靠攏。
海鷗的脾氣好差,一直嘎嘎叫就算了,有時候還故意飛低低,好像要撞你一樣。
像下面這隻海鷗,像發瘋一樣一直飛很低竄來竄去,我討厭海鷗。
好不容易穿過槍林彈雨的海鷗群,我們到了橋墩的最底,之前來因為都是早上,所以看到那一排的岩石也覺得沒什麼,但現在太陽已經快下山了,我們才發現,原來這裡都是海鷗的家呢!
一整條全部都是海鷗,好壯觀喔!
我們走到這麼底,是為了來看美國的,現在海鷗、美國都看到了,拍個照留念一下。這裡風好大,我們兩個都把帽子帶的緊緊的。
這是從最底處往回拍的照片。
白石鎮聽說也可以抓螃蟹,可是今天有點冷,所以算啦!還是不要去碰冷冷的海水好了。
今天因為時間有限,所以我們只跑了兩個景點而已,也好啦!因為羅圈才大病出癒,還是不要太操好了,太陽下山休息,我們也回家休息吧!
回到Downtown之後,我又在次去了中國城的T&T買東西,至於買什麼我已經忘了,我只記得當天晚上我們吃泡菜炒飯,還好我有泡菜醬,煮了一頓不會失敗的炒飯給羅圈吃。
因為羅圈明天就要回國了,我超擔心她如果又發燒會無法進海關,所以這兩天的行程儘量平靜一點。今天我們兩個很早就睡了,明天是最後一天,最後一天變不太出什麼花樣,只能買買紀念品而已,頂多,我們再一起去吃好料的東西,明天的行程,明天再說吧!